晴 朗的早晨给摄影者提供了一个光线明亮,但阳光照射的角度却很低的拍摄机会,从而可以拍摄出高反差和色彩饱和的照片。在这种时刻拍摄,如何正确地掌握曝光量 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一般来说,测光既不根据强光部分,也不以阴影部分为准,而是取决于所要突出的主体部分。通常最好是测量强光和阴影部分之间的平均光。正 午的光线正午一般不适宜在室外拍照,尤其是在夏季。如果在正午烈日下拍摄浅色被摄物,炎热的烈日会淹没被摄物的所有层次。此外,正午拍摄,阳光正处在最高 点,因而被摄物的阴影很短,几乎没有。
下午的光线以往人们总认为,下午的光线以日落时为最佳,其实这是陈旧的观念,因为在日落前有许多很好的拍摄机会。中午过后,太阳就慢慢地西下了,此时有许多从侧面拍摄各种被摄物的机会,这样拍摄出的照片会有立体感。
当太阳已降得很低时,还可以拍摄逆光照片,被摄者近乎于剪影,而背景则是曝光正确的天空。如果希望背景部分曝光量过度,而主体的曝光正确,则可开大两级光圈。
天黑以后对有些摄影师来说,当 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上,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消失的时候,才是拍摄的最好时机。此时的天空呈深蓝色,街上华灯初上,景色十分优美。但拍摄动作一定要快,因为这 一情景持续的时间很短。拍摄时最好用日光型胶卷平衡色温,它能拍出天空的自然色调,并能映出建筑物和大街上的钨丝灯的暖色光。
薄雾天气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拍 摄的照片,给人以明快和清晰的感觉。但在薄雾情况下拍摄的照片,却能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它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梦幻般的感觉,就像汽车司机在雾天开车— 样,眼前白茫茫一片。此时拍摄的照片中,被摄物的层次、亮光和阴影都被涅没了。远雾可以柔和风景照片的背景部分,但同时又能使照片的前景部位显得更为引人 注目,从而使前景部位的被摄物同背景明显地分开。在这种情况下,画面中的灰白色调部位的颗粒会明显变粗。然而,如不希望出现上述现象,则可使用慢速胶卷和 三脚架。
阴沉多云的天气,摄影者最为烦恼的是遇上阴沉多云的天气,因为这种天气拍摄出的照片缺乏阴影和反差,光线效果也不好,而且景深一般很浅,被摄物显 得 非常平淡。如果天空变化较小,可用反差滤光镜以增添黑白照片的拍摄效果。拍摄彩色照片可用渐变滤光镜。曝光量可直接参照测光表读数,因为光线很平,无需用 补助光。如果要靠强光和阴影来烘托拍摄效果,千万不要在阴沉多云的情况下拍摄。一般摄影家总认为,强烈的阳光是拍摄时最难对付的光线之一。因为在直射的阳 光下摄影,会使照片的画面显得十分刺眼,使明影部位和强光部位产生如同聚光灯照明那样的明显界限。因此,拍出的照片反差很大,色调范围显得很窄,阴影部位 和强光部位没有什么其他色调。他们还告诫摄影者千万不要用直射的阳光拍摄人像,因为这种光线会使脸部的缺陷明显地暴露出来;并使被摄者睁不开眼睛,因而造 成皮肤起皱等现象。
然而,英国摄影家基思·威尔逊却告诉人们,在强烈的阳光下,利用碧蓝的天空、高悬的太阳、反光的表面和生动的色彩,也能拍摄出精彩的照片。在强烈的阳光下 摄影,首先遇到的是反差大的难题。许多相机的中央重点测光系统会因为明显的反差而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测出使强光部分和阴影部分都满意的平均读数。如果 在水边、沙滩,甚至路面等充满强烈反光表面的地方拍照,这种现象会更为严重。按照平均测光读数来曝光,得到的往往是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照片。
威尔逊指出:“如果相机带有点 测光装置和能兼顾测量强光和阴影的装置,便可以获得较多的控制,从而使被摄体在强光下正确曝光。应当记住,一定要用点测光表对被摄体进行测光,并据此确定 曝光量。如果你的单镜头反光相机只有中央重点测光,则可把相机靠近被摄体测光,以消除背景光的影响。”
在 选择背景方面,威尔逊指出:“如果拍摄一般的街景、风景或建筑物,应当仔细观察阳光强烈照射着的表面和颜色。白墙面反光虽然很强,但是如果处在阴影中,看 起来则是灰暗的,结果会拍出平淡的照片。对待建筑物应遵循的一般规则是,决不要拍摄处于阴影中的建筑物或物体表面,应当等待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 那 时色彩饱和,反差充分和丰富。还可设法寻找低视点,把一部分蓝天纳入画面上方。在强光下摄影,应当考虑到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选择合适的背景。晴朗的蓝 天能为任何被摄体造成美丽的背景。拍摄时蹲下身子,直到你看到被摄体后面全是天空。这样的低角度往往会拍出不同寻常的照片。以这种方式拍摄,人像看起来很 动人。此外,还可以尝试低视点、高视点或者倾斜相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