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指南 > 知识 > 鎏金珐琅 是什么,景泰蓝和珐琅的关系是什么

鎏金珐琅 是什么,景泰蓝和珐琅的关系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11 20:27:47 编辑:手表知识 手机版

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珐琅的定义珐琅是外来工艺名称的音译。清中期透明珐琅贴金锦袱纹瓶透明珐琅,亦称“广珐琅”,也是欧洲传入的一种做法,主要是广东制作,故称“广珐琅”,在元明两代都是铜胎掐丝珐琅,并无瓷胎掐丝珐琅,景泰蓝和珐琅瓷都统称为珐琅器物,那它们之间是如何区分的呢。

1、景泰蓝和珐琅的关系是什么?

景泰蓝和珐琅的关系是什么

景泰蓝和珐琅瓷都统称为珐琅器物,那它们之间是如何区分的呢?景泰蓝的“曾用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起源于波斯。在元代时,成吉思汗进攻阿拉伯国家,将该地的工匠俘虏押回来制作珐琅器,该技艺就这样传入了中原,到了明代永宣宫廷中开始广泛制作使用掐丝珐琅,之后的景泰时期最有名气,后世就将其取名为“景泰蓝”,从此以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

珐琅瓷是一种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入中国,珐琅瓷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廷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

2、瓷胎掐丝珐琅彩瓷是什么年代开始出口创汇的?如何评价?

瓷胎掐丝珐琅彩瓷是什么年代开始出口创汇的如何评价

珐琅彩工艺起源于元代,风行于明清两代。但是在元明两代都是铜胎掐丝珐琅,并无瓷胎掐丝珐琅,瓷胎掐丝珐琅是在清康熙朝才开始在朝廷的主持下研制瓷胎画珐琅,并获得成功。康熙时期的珐琅彩,釉色不匀腻滞,画面僵硬,属于技术不太成熟的物件。瓷胎画珐琅,就是在瓷器上烧制珐琅彩画,在瓷器上绘制珐琅彩人物或场景等,在烧制过程中,必须掌握各种色彩颜料的熔点,按照高熔点到低熔点的顺序,放入砖窑中依次逐渐降温烧制,并且根据颜色的多少进行多次烧制。

除了要把控好温度,还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空气进入,否则会引起爆炸而前功尽弃,珐琅烧制的成功率大约在25%~30%,所以格外珍贵。在雍正和乾隆时期属于宫廷御用珍品,并予以垄断,非常神秘,并且概不外传,清朝灭亡以前,市面上根本见不到珐琅彩瓷器,都是在皇族之间把玩。近十年来,清三代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攀升,已经跨越亿元关口,

3、珐琅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宝?

珐琅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宝

【文藏来答】故宫博物院现藏存186万余件珍贵文物当中,珐琅类器物近7000件,其时代上自元明,下至清末,其中又以乾隆时期为主。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珐琅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一份完整的中国金属胎珐琅工艺发展演变历史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是除了明清两代皇宫以外的任何博物馆所无法企及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珐琅的定义珐琅是外来工艺名称的音译。我国古代文献中“佛菻”“佛郎”“拂郎”“发蓝”等词均为珐琅的旧称,是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写法不同而已,实为同一物质或同一工艺,明清鉴赏著录中的“大食窑”“佛郎嵌”“鬼国嵌”等名称,也都是指珐琅工艺的不同制品而言。清代以来又称为“景泰蓝”,清内廷称烧造珐琅工艺的作坊为“珐琅作(厂)”,

乾隆掐丝珐琅仿古天鸡尊珐琅制品是以矿物质的长石、石英、硅、铅丹、硼砂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烧制成粉末状的像玻璃质的物质,通常叫做“釉(药)”,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过烧制,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成为色彩缤纷、莹润华贵的珐琅制品。

按照我国传统工艺的分法,以金属为胎敷涂珐琅的珐琅器,称之为珐琅工艺品,以玻璃和瓷为胎敷涂珐琅而成的,称之为玻璃胎画珐琅和珐琅彩。珐琅工艺的种类以金属为胎的珐琅工艺,依其制作方法和工艺特点,主要可将其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錾胎珐琅,以及后起的透明珐琅在内的几种做法,掐丝珐琅今人俗称“景泰蓝”,元代叫做“大食窑”或“鬼国窑”“鬼国嵌”,大约于13世纪传入中国。


文章TAG:珐琅景泰蓝鎏金鎏金珐琅 是什么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指南排行榜推荐